2013年6月29日 星期六

Hookah Hook up! 中東的水煙夜店

紐約的夜生活,你能想到不能想到的,這裡全都有!雖然當了媽媽以後,就很少有享受紐約夜生活的機會,但偶爾還是會在同事的邀約之下去去HAPPY HOUR 之類的,這次的快樂時光,小助理選擇了去這家叫做 Babylon 的 Hookah Lounge (On 34th Street and Third Ave). Hookah 是一種水煙壺,盛行于印度中東等地,但美國以移民爲主的國家,自然也由印度中東的移民把這吞雲吐霧的文化帶進了北美洲,我在大學時就在校園的附近看過,這幾年來hookah 流行的程度只能說是變本加厲,處處可見,原本的Hookah 煙草有很多种不同的水果口味,味道香香甜甜, 煙經過水一過濾,即使是沒抽過煙的人也一下就“上手”(當然對身體的傷害程度因該跟香煙沒有不同,小朋友可千萬不要嘗試)。

Hookah Lounge 不稀奇, 但我怎麽也沒想到現在的 Hookah 種類之多,味道之多, 水裏加奶, 水裏加白酒/紅酒 或烈酒 都有不同的選擇,真正達到了“煙酒不分家”呀!這家Babylon可以算得上是選擇十分豐富,除了hookah 以外,Babylon 是個一般的lounge, 有基本的 Bar Food, 薯條,炸雞什麽的, 還有特別一點的中東hummus, ”爸爸噶怒視“沾醬, 星期五晚上五點到八點是 Happy Hour, 啤酒 $4, 調酒 $5,還算合理, 十點以後進場還有個低消的限制, 這家lounge 的高潮不到十一點是不會出現的, 就是肚皮舞女郎的表演。 肚皮舞女郎一出現,全場進入亢奮的狀態,加上 現場的Dj,震破耳朵的house 音樂, 夜才真正的開始, 這時卻是我要回家的時候, 突然覺得年輕時怎麽能有這麽好的精力,一Tua 接著一 Tua 的下去,太不可思議了。

附註: 紐約市一定要年滿 21嵗才可以進酒吧或夜店喲, 也才可以喝酒及做愚蠢又傷身体的事。 大家好自爲之了。

具有中東色彩的夜店

Beautiful Belly Dancer

肚皮舞女郎把點燃的蠟燭放在頭上跳舞,打開眼界



2013年6月11日 星期二

來紐約不能不去的地方- 雀兒喜市集 Chelsea Market



話説Chelsea Market 的前身可是很有來頭的1890 時代成立的國民餅乾厰 NABISCO.),眾所皆知的OREO Cookies 就是在這 生產的,Highline 的鐵路也是那時候運輸餅乾的一重要渠道,鐵路穿過餅乾厰的二樓, 這鐵路也是現在紐約的一個重要景點-Highline  十幾年前紐約的肉類包裝區 Meat Packing district 在不包肉后,是個紐約客入夜后被受青睞的夜店區,有時尚的餐廳,和酒吧,lounge, club 等等,名牌的商店倒是不多,但近幾年不同的設計師和名牌店也大量進駐。 加上HighlineChelsea market 等等的發展,以是個適合全家大小一起去的景點。 觀光客真的很多!一走進Chelsea Market ,有種回到18世紀工業時代的氛圍,當初的設計師保留了很多餅乾工廠的建築結構,紅磚的牆壁,鋼鐵架,時不時在牆壁出現的鐵塊什麽的。  

這當中,我不經意地也發現一個石頭的擺設,很像臺灣,如果有安排去Chelsea Market時,請找找看。Chelsea Market裏的燈也是時時換得,這次看到的燈是,鳥籠燈,很是特別。


我們 這次去,衝著lobster place 去的,Lobster Place 這家“餐廳”,具體上來説也不算餐廳,應該算是個海鮮市場,但附有,吃壽司吧檯的座位,和吃Lobster 的少數位子,且站著吃居多。 Lobster Place裏,你可以吃生得或清蒸的,我們吃了三打生蠔,蛤蜊,sushi, 等等,這次帶著小孩也就沒等著吃Lobster,下次吧! Lobster Place 真是非常的新鮮好吃。



 Chelsea Market 裏也有許多逛得地方, 有我喜歡的Anthropologie, 還有其他小店,麵包店,茶店,及其他特色餐廳,值得一提的是這裡樓上也是, Food Network, 美國食物頻道的所在地, 美國版的Iron Chef, 也是在這拍攝,好幾個Iron Chef 也在chelsea market 這大樓裏有開餐廳,日本的Iron Chef Morimoto 就開了一家同名餐廳在十大道上, 著名的餐廳還有, Buddakan等等,在Chelsea Market 裏,除了看東西,也看人,第一次看到了帶google  眼鏡的人,想想GOOGLE 大樓就在附近,見怪也不怪了。 我自己也有小小的戰績買了兩個跟Chelsea Market 沒打嘎的杯子,但我覺得非常有意思, 杯子上寫著,“Keep Calm and Carry On”, 這段字還是有個由來的, 據説1939年,英國正准備進入二次世界大戰,英國政府印刷了一系列的標語口號,打算在開打后,到處張貼以平靜人心,以及必贏的信心,不被任何事給左右, 但最後這些標語都沒被真正執行張貼, 許多年之後,才在無意中被人發現,這標語視乎挺適合現在的情況,也借此勉勵自己,在任何的時候都要,Keep Calm and Carry On.  

  
我只能說這是水管漏水的瀑布

我所說的臺灣石

我的戰利品
有鋼鐵人的cup cake